我们常用的中成药,比如参苓健脾胃颗粒是如何演化而来的?止咳丸是哪位名医创制的?舒肝散,云南名医又作了哪些优化?所有这些,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(简称昆中药)编写的《老号话非遗:国家非遗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的传承》(杨祝庆主编,2019年12月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)会为你解开谜团。
2014年11月,“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”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,成为云南省首次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中药文化,对全省中医药文化遗产保护具有示范意义。
为让更多人了解这项宝贵的文化,昆中药经过七年的收集整理,访问老药工,收集老照片,深挖档案资料,整理成《老号话非遗》一书。
昆中药继承了昆明地区中医药的精华。历史上大多数中成药,在新中国成立后公私合营时都并入昆中药生产。昆中药最早的起源店可追溯到明初跟随沐英入滇的军医朱双美。从那时起,直到现在,相传不辍,昆明地区的中成药工艺传承了630多年。一代代制药人,用精湛的技艺,守护者人们的健康。
《老号话非遗》收录了8名获得各级人民政府命名的“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”代表性传承人的制药技艺和经历。将制药工艺技术的传承,详细收录,展现了历代药工的传承谱系。目前昆中药1000余名员工中,师徒结队已达256人。
该书以图文穿插的形式,生动再现了中医药现代化企业奋勇向前的场面。目前新冠肺炎阻击战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。书中为我们回顾了明清云南“瘴疠之气”、1918-1919年大流感、2003年“非典”等疫情的中医药防控,是一部极具价值的教科书。
国医大师、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张震对此书给予了极高的评价:本书是云南省第一部中医药非遗研究的专著,不仅对继续做好“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”传承具有指导作用,而且对中医药文化建设也具有普遍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。
目前,《老号话非遗》已在各地新华书店上柜销售。